![]() |
|
|
您當前的位置 :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 杏林文苑 >> 醫(yī)林聊齋 |
臘八蒜的藥用 |
2024年06月14日 |
于鐵成
每逢臘月初八,過年的氣氛一天賽過一天,華北大部分地區(qū)在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泡臘八蒜得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醋中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吃“臘八醋”的習俗究竟其余何時,雖然傳說很多,但沒有確切的文獻依據(jù),倒是史書上有用醋和蒜治療蛔蟲病的故事。
《三國志》中講了一個華佗治療蛔蟲病的故事。有一天華佗走在路上遇見一個人,咽喉堵塞,雖然特別想吃東西,就是咽不下去。家里人用車拉著他去求醫(yī)。華佗聽到他痛苦的叫聲,就停下車來,看過病人以后告訴他說:“在前面不遠的路邊上,有一個賣湯面的人家,他家的“蒜虀大酢”很酸,跟他討三升喝下去,你的病自然就會好了”。病人就按著華佗所說的去做了,結果吐出一條像蛇一樣長約二三尺的寄生蟲。他就把這條蟲子,掛在了車邊,帶到華佗家。當時華佗還沒有回來,華佗的小兒子在門前玩耍,迎面看見了他們,就自言自語地說:“這些人好像遇到了我父親,車邊的病物就是明證”。病人走進屋里,看見墻上掛了好多這樣的蟲子。
古代限于當時的飲食條件和居住條件,人們患寄生蟲病的幾率是很高的。漢字中有一個“蠱”字,《說文》說:“蠱,腹中蟲也?!?,說明很早就知道人的腹中有寄生蟲。隋代巢元方寫的《諸病原候論》中有“九蟲”之說:“一曰伏蟲,長四分;二曰蛔蟲,長一尺;三曰白蟲,長一寸;四曰肉蟲,狀如爛杏;五曰肺蟲,狀如蠶;六曰胃蟲,狀如蝦?。黄咴蝗跸x,狀如瓜瓣;八曰赤蟲,狀如生肉;九曰蟯蟲,至細微,形如菜蟲?!敝嗅t(yī)也在實踐中積累了大量治療寄生蟲的方法。
蛔蟲是人體多見的一種寄生蟲,蛔蟲的可怕之處在含有幼蟲的蛔蟲卵被吞入人體后并不是直接在腸道內(nèi)生長發(fā)育,而是由蟲卵變成幼蟲后,通過人的血循壞,經(jīng)過心、肺等重要器官再回到腸道發(fā)育成成蟲?;紫x在人體內(nèi)的漫游和發(fā)育會對會造成嚴重的危害?;紫x還有喜歡鉆孔的特性,當受到藥物、濕度或其他因素刺激時會亂鉆一通。若鉆入膽道,刺激膽總管括約肌產(chǎn)生強列痙攣,出現(xiàn)劇列的右上腹疼痛,常伴嘔吐,有時吐出蛔蟲。 中醫(yī)從大量治療的經(jīng)驗中得出,蛔蟲“得辛則伏,得酸則靜,得苦則下,得甘則致動”的認識,對治療蛔蟲病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華佗用治蛔蟲的“蒜虀大酢”,就是醋泡蒜泥?!八馓~”就是搗碎的蒜泥,“酢”就是醋。中醫(yī)通常用酸味的藥物或食物治療蛔蟲病,東漢名醫(yī)張仲景用烏梅丸治蛔厥,也是以酸味的烏梅作為主藥。所謂“蛔厥”,是指因蛔蟲感染而引起急性腹痛和四肢厥冷的病癥。癥見腹部絞痛,四肢發(fā)涼,痛甚則汗出,或吐涎沫,或吐蛔蟲,時發(fā)時止,或伴有寒熱,胃腸功能紊亂等證候。類于膽道蛔蟲或蛔蟲性腸梗阻病。
|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北方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