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當前的位置 :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 杏林文苑 >> 醫(yī)林聊齋 |
陰陽學說的由來 |
2024年06月14日 |
于鐵成
在古代,人口和糧食一樣是財富和力量的象征,對于生殖和性的重視,使得性文化深深滲透在每一個領域,所以世界各個民族的早期都經歷了一個生殖崇拜的階段。男女交合生育后代,在古人看來是非常神秘的,久而久之,人們就開始用這種現(xiàn)象來解釋自然界萬物,包括有生命的和無生命的一切生生化化的變化。他們把天看作是男性象征,把田野、河流、大地看成是女陰和女性的象征,天地間萬物的產生,就是天和地像男女交合那樣,交感產生的。如《易·系辭下》說:“天地絪缊,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本褪沁@個意思。
陰和陽最初的意義僅僅是指對日光的相背,向日者為陽,背日者為陰,有相對的意義。后來借用陰和陽這兩個名詞,并結合男女生殖現(xiàn)象創(chuàng)造了一套原始的辯證哲學——陰陽說。這種原始哲學,最早出現(xiàn)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時期,用來說明自然界的一切變化現(xiàn)象,例如,“陽氣匯合而成為天,陰氣凝結而成為地”,白天為陽,黑夜為陰;太陽為陽,月亮為陰;風為陽,雨為陰等等。并且還運用它解釋天文、數學等方面的道理。大約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古代醫(yī)學家則把陰陽說應用到醫(yī)學上來,用以說明醫(yī)學上的一切道理。
在中醫(yī)學中的運用首先是判斷事物或現(xiàn)象的陰陽屬性,用以區(qū)分黑白、雌雄、公母、男女、日月、晴雨、晝夜、寒暑等諸多相對的現(xiàn)象。進一步則研究陰和陽之間的關系,如雌雄屬性的差異,在植物為雌雄、在動物為公母、在人為男女,都有著相互依存的關系。所以陰和陽之間既是相互對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在中醫(yī)學中五臟主收藏屬陰,六腑主輸泄屬陽。氣屬陽、血為陰:在里、在內為陰,在表、在外為陽。人體經絡也分別叫做陰經與陽經。就某個具體的臟腑來說,如人的胃組織是有形的實質,可以說它屬陰;而胃的消化運動的功能,可以說它屬陽。既然胃的實質屬陰功能屬陽,那末胃的實質和功能便是相對的兩個方面。屬陰的實體,如果沒有屬陽的機能運動,就失去了應有的消化作用,反過來說,沒有胃的這個實體,胃的的功能無處附著,也就不成為機能了,這就是陰陽在相對基礎上統(tǒng)一的一個例子。
陰陽之間還存在著相互轉化的關系,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地面上的水氣上升就成為云,變?yōu)樘鞖?;天氣變化,便下降而成為雨?!闭f明自然界的陰陽轉化現(xiàn)象。對于人體來說,有形的實體表現(xiàn)出來的功能活動是陰向陽的轉化,而實體通過功能活動獲取營養(yǎng)是陽向陰的方面轉化。而在轉化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xiàn)陰和陽某一方面的偏勝或者偏衰,此長彼消或者此消彼長的消長變化。中醫(yī)就是運用陰陽之間的這些關系來說明人體生理、病理等各種復雜的關系。
在正常情況下,陰陽之間應該保持相對的平衡,《內經》所說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就是說陰陽平衡則人體健康,反之,陰陽失衡,某一個方面偏勝或者偏衰,人體就會得病。中醫(yī)學的陰陽學說并不神秘,更不是什么迷信的產物,而是一種樸素的哲學觀念,中醫(yī)陰陽學說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與《周易》為代表的陰陽文化一脈相承。它系統(tǒng)地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生殖文化,并把生殖文化升華到一個新的階段。
|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版權所有. 技術支持:北方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