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翰卿(1912—1983年),天津市人。早年從岳父韓金榮老先生學醫(yī)七年,1941年參加天津市中醫(yī)考試成績及格,又拜孔伯華先生為師,從孔氏學習六年余,后因家境窘困,回津懸壺,以精湛的醫(yī)術贏得了廣大患者的信譽。
1955年張氏參加天津市中醫(yī)醫(yī)院工作,歷任中醫(yī)師、副主任醫(yī)師。張氏醫(yī)德高尚,經驗豐富,在群眾中享有聲望。1980年任天津中醫(yī)學院內科副教授及第一附屬醫(yī)院內科主任醫(yī)師、市政協委員、中醫(yī)學會理事等職。
學術思想
(一)肝病釣五臟之賊
肝病為五臟之賊,系指“肝”病變動可引起五臟功能逆亂,出現乘侮、克制的一系列病理變化。
肝為風木之臟,將軍之官,在志為怒。其體陰用陽,內寄相火,主生主動,全賴腎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肅之氣以降之,中宮敦厚之上氣以培之,則剛勁之質,得為柔和之體,遂其條達暢茂之性,何病之有?
若肝之疏泄失職,升降乖逆,均可引起肝之變動,進而可引起五臟功能逆亂,其變化約有:
1.郁于本經
若郁怒不解,暴怒傷肝,肝失疏泄,氣失條達,郁于本經則出現脅肋脹痛或串痛,若兼寒凝經脈,可有少腹拘急,寒疝疼痛等癥。
2.侮脾
若病程日久,肝郁克脾,侮其所勝,可出現脾失健運的病癥。
3.乘胃
肝疏泄失職,橫逆犯胃,可引起胃納和降的功能紊亂,出現肝胃不和的癥狀。
4.沖心
肝氣悖逆,郁而化火,木火升發(fā)太過,可上擾心君,母病及子而出現心悸,怔忡,或神魄不安,而煩躁少寐,惡夢紛云,甚則神機逆亂,而病癲狂。
5.犯肺
驟加暴怒,肝陽逆行,乘肝則病咳,脅中拘急,嘈雜不食,甚者上氣而暴喘,胸脅氣逆,噯氣煩躁。可見肝氣悖逆,變幻多端。正如《臨證指南醫(yī)案》邵新甫說:“肝者將軍之官,相火內寄,得真水以涵濡,真氣以制伏,木火遂生生之機,本無是癥之名也。蓋因情志不舒則生郁,言語不投則生嗔,謀慮過度則自竭,斯罷極之本,從中變火,攻沖激烈,升之不熄為風陽,抑而不透為郁氣,脘脅脹悶,眩暈猝厥,嘔逆淋閉,狂躁見紅等病,由是來矣。古人雖分肝風,肝氣、肝火之殊,其實是同源。”可謂得其要者。
|